陈汉文,欧娟,杨道广 | 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行为识别研究——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24-06-27

    组织内部的资源配置行为识别研究

    ——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经验证据

     

    推荐语

    在资源约束下如何在组织内部合理配置资源是管理领域的核心研究议题之一。文章实证检验会计师事务所在配置审计资源过程中是否存在区别对待不同客户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学术探索价值:其一,从审计资源配置行为的识别出发,有助于进一步揭开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经营与治理的黑箱。其二,为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繁忙程度是否影响审计质量的争论提供一种可调和的经验解释。其三,提供了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经验证据,丰富了知识密集型组织资源配置行为的研究。


    作者简介

    陈汉文,经济学博士。南京审计大学内部审计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财政部会计名家(2020),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入选者。兼任中国政府审计研究中心(CCGAR)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会计学会英文会刊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联合主编,中国审计学会中文会刊《审计研究》编委。在美国哈佛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圣玛丽大学与滑铁卢大学访问学习。致力于审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等,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The Accounting Review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等国内外顶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出版《审计》《审计理论》《实证审计研究》《审计理论与实务》《商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等多部著作。

    欧娟,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研究生。

    杨道广,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摘要:探究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合理配置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是打开组织内部治理与经营黑箱的关键环节之一。以会计师事务所这一知识密集型组织为切入,实证研究发现:首先,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与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组合中的大客户显著负相关、与小客户显著正相关,说明会计师事务所会根据客户在其客户组合内的相对重要性而差异化地配置审计资源。其次,区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客户组合大小发现,在非“四大”、客户组合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效应更强。最后,区分客户的产权性质、公司治理水平发现,在国有控股、公司治理弱的客户中效应更弱。

    关键词:组织内部;资源配置;审计资源;审计投入;会计师事务所


    引言

    在资源约束下如何在组织内部合理配置资源是组织管理的核心研究议题之一。特别是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知识密集型组织中,脑力型投入的难以直接观测性决定了对其资源配置行为进行研究的复杂性与重要性。根据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审计市场的统计,会计师事务所在每年年审期间的平均审计客户数量自2000年的14家增至2022年的89家。巨幅增长的原因在于:A股上市公司越来越多(自2000年的1059家增至2022年的4917家),而具备证券业务服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却增长有限。即使在新《证券法》实施后具备证券业务服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数量增多了(从20142020年稳定的40家增至2023年底的115家),但能承接到证券业务的新增会计师事务所很少。即使有,其承接的客户家数也很少。因此,总体而言,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承接多家客户年报审计的情况仍较为普遍。由于我国上市公司财年截止日统一,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均须在430日前公布。在此制度背景下,拥有大量客户的会计师事务所如何有效分配审计资源以保证执业质量呢?

    该问题是“揭开会计事务所内部治理与运营黑箱”这一审计学术界国际前沿领域的关键之一。一部分学者认为,大量客户造成的审计资源紧张会损害审计质量。比如,Chen等基于中国的数据研究发现,审计师工作压力会降低审计质量。然而,另有学者发现多客户不一定会影响审计质量。GoodwinWu基于澳洲19992010年的研究数据,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忙碌程度与审计质量无关,即拥有多客户并不会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因为只要会计师事务所的忙碌与其自身资源匹配,这即是会计师事务所为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最优决策。基于上述研究可知,多客户是否影响审计质量的关键点在于:当面对多客户时,会计师事务所如何分配审计资源。GoodwinWu虽在假说推导中论述了会计师事务所会在客户之间合理分配审计资源,但并未提供如何分配资源的经验证据。

    基于此,本文以200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识别会计师事务所在配置审计资源过程中是否存在区别对待不同客户的行为。研究发现:首先,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大客户显著负相关,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小客户显著正相关,说明会计师事务所在配置审计资源过程中存在区别对待大客户与小客户的行为,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源配置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其次,区分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客户组合大小后,发现该效应在“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组合规模较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中更强。最后,区分客户的产权性质、公司治理水平后,发现该效应在国有控股、公司治理较弱的客户中更弱。此外,本文基于客户风险计算得出超额审计投入,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超额审计投入与客户组合中的大客户显著负相关、与客户组合中的小客户显著正相关,说明会计师记事务所对于客户组合内大、小客户的审计资源差异性配置是基于风险管理考量的理性决策结果。

    本文的创新与贡献在于:第一,从审计资源配置行为的识别出发,有助于进一步揭开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经营与治理的黑箱。当前审计领域的前沿与热点话题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的治理与经营问题,而本文所研究的资源分配是基础性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营决策问题。第二,为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繁忙程度是否影响审计质量的争论提供一种可调和的经验解释。GoodwinWu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忙碌程度与审计质量无关,因为只要当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的忙碌是基于自身能力而做出的最优配置选择时,拥有多客户并不会导致审计质量下降。然而,该研究并未对会计师事务所资源分配行为展开讨论,本文提供了经验证据。第三,Harford等提供了财务分析师会在其追踪的公司组合中根据重要性程度进行差异化投入的经验证据,本研究则提供了来自另一个资本市场中介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的经验证据,丰富了知识密集型组织资源配置行为的研究。

    一、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说

    (一)客户公司特征、审计风险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行为

    客户公司的规模、公司治理水平、内部控制质量高低等特征均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行为产生影响。现有关于审计资源配置行为的文献对客户公司特征与审计投入的关系展开了诸多讨论。

    其一,客户规模与业务特征影响审计投入。Palmrose认为客户规模越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越多,当客户业务越复杂时,审计师需要花费越多的时间来验证公司交易内容以及公司账户金额。公司交易内容越庞杂,则会计师事务所要完成审计事项的过程越长;公司账户金额越多,则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完成的工作越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与客户公司交易复杂性及其账户金额正相关。Bell等的研究深化了上述结论,他们发现审计投入与客户公司风险成正比,当客户风险指数越高时,审计师实施审计程序所需要的时间会越长。GaverPaterson发现审计师的审计投入与重要客户正相关,即当审计师面对重要客户时,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审计师选择增加审计投入。

    其二,在风险导向审计指引下,客户风险成为影响审计投入的重要因素。已有不少文献研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与客户风险之间的关系。王西子与吴联生运用我国独特的审计时长数据,发现虽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费用与客户债务风险正相关,但审计时长并未相应增加。

    其三,客户公司所处的宏观环境也会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行为产生影响。近年来,相关研究发现媒体负面报道、政府审计、高铁开通等因素对审计投入有重要的影响。

    (二)会计师事务所特征、行业专长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投入

    除上述关于客户公司特征对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投入的影响之外,已有许多文献讨论过会计师事务所特征如何影响其对客户公司的审计投入。通常认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其对客户公司的审计投入越多。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不在少数。DeisGioux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越大时,其在客户公司的审计投入就会越多,而这也与其审计质量结果一致,即审计投入与审计质量正相关,表明大型事务所的高质量可能来自其对审计项目的更多投入。Gong等发现,当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增大时,其对客户的审计投入反而会降低。这是因为会计师事务所合并有助于会计师事务所提高审计效率、在为客户公司提供审计服务的过程中产生规模经济,因此有助于降低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Lee等以美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结果发现审计师任期越长,审计投入越少,这种在审计投入的降低得益于对公司客户了解程度加深。因为任期越长的审计师对企业信息的了解越充分,完成同样审计工作的投入越少。

    (三)研究假说

    根据上述两部分的文献回顾,我们不难发现:会计师事务所会在风险导向审计原理的指引下根据客户公司的不同特征来决定不同的审计投入。这种决策在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多客户压力时,显得尤为重要。我国上市公司经审计的财务报表均要在430日前公布。这就意味着,会计师事务所在每年年初的1月至4月之间既要为众多客户公司提供财务报表的年度审计服务,又需要维护自身审计声誉。这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治理和经营提出了挑战。对投资者而言,财务报告的及时性是其信息质量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报告披露得越晚则有用性越受影响;对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其在年审期间的现实困境是审计资源有限但又必须满足客户按时披露财务年报的要求。拥有多客户的事务所如何有效分配审计资源的同时又保证执业质量呢?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往往与风险挂钩,这是因为现代审计市场主要是以风险审计为导向。会计师事务所在配置审计资源时,倾向于对风险越高的公司配置更多的审计投入,而对风险越低的公司配置更少的审计投入。徐经长和汪猛发现,审计师为了规避诉讼风险,对企业创新投入大的公司会增加审计投入。Ke等发现,相较于在内地和香港交叉上市的客户公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给仅在内地上市的客户公司分配了执业经验更少的审计人员、收取了更低的审计费用、更不可能出具非标审计意见。“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如此差异化的配置审计资源,主要是因为交叉上市公司面临的监管与法律风险更大。由此推测:会计师事务所在分配审计资源的过程中,对客户组合中风险越高的客户,更可能配置更多的审计资源;对客户组合中风险越低的客户,更可能配置更少审计资源。小公司往往处于发展阶段,公司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都尚未完善;大公司则已经处于成熟阶段,公司的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相对更为稳定。因此,整体而言,大客户的审计风险低于小客户的审计风险。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H1:客户在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组合中的相对规模越大,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投入越少;客户在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组合中的相对规模越小,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越多。

    从“深口袋”理论来看,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如果审计不过关,面临赔偿起诉的可能性较大,因此规模较大的事务所对风险控制的重视程度相对较高,审计质量也相对较高。狄灵瑜和步丹璐研究会计师事务所规模对审计质量的影响,发现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可以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尽管年审期间会计师事务所均处于繁忙阶段,但不同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质量依旧存在差异。

    一方面,大规模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资源与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不一样。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经济可以较好地提高工作效率,有助于其更灵活地进行审计资源配置,并不需要区别对待自己的客户。Dekeyser等采用“四大”对比利时私营企业的审计项目数据,研究发现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反而更低。另一方面,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平均资质优于小规模会计师事务所。这是因为对于客户公司而言,选择高声誉的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向投资者传递信号的重要手段;同时,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声誉受损的成本更大,更倾向于挑选优质客户。因此,大规模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组合内的客户平均水平较为均衡。

    综上所述,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H2: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在分配审计投入时,越不可能根据客户组合内的客户规模区别对待。

    如前所述,审计资源有限是会计师事务所区别对待客户的主要动因。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其客户组合规模越大,则审计资源越紧张,越需要考虑如何科学合理配置审计资源;并且,客户组合越大,客户间存在差异的可能性越大,对会计师事务所分配审计资源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基于此,本文提出下述假说:

    H3: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组合规模越大,在决定审计投入时,越可能根据客户规模区别对待。

    客户公司的所有权性质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有影响。首先,国有企业的国有性质使得其拥有隐性保障,并且国有企业的审计风险小于非国有企业。这是因为相对而言,国有企业的盈余管理或造假动机弱于非国有企业,这与其承担了部分社会责任有关。其次,国有企业所经营的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性、垄断性行业,其中较有代表性的行业如能源类国企、金融类国企等。因此,国有企业在企业规模之间的个体差异性不大。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说:

    H4:相较于非国有企业,当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公司为国有企业时,会计师事务所更不可能根据客户规模大小区别配置审计投入。

    公司治理水平差的公司,其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增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相应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好的公司,其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风险较低。因此,尽管审计资源有限,但当会计师事务所察觉到审计风险较高时,将不再根据客户公司的规模大小区别对待。主要原因在于“好的公司是相似的,坏的公司各有不同”。为了降低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不对公司治理差的公司客户一视同仁,以免出现审计失败,影响审计声誉。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H5:当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公司治理水平越差时,会计师事务所越不可能根据客户规模大小区别配置审计投入。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20012020年在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并按照以下标准进行筛选:(1)鉴于金融行业公司的特殊性,参照现有研究做法,剔除归属于金融、保险类行业公司;(2)剔除客户数量少于10家的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所涉及的公司年度观测值;(3)剔除其他变量存在缺失的观测值。最终得到37804个观测值。本文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CSMAR数据库。为了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我们对主要连续变量进行了首尾各1%Winsorize处理。

    (二)实证模型

    本文的待检验模型如下:

    ARLi,j,t=β0+β1HIGHi,j,t+β2LOWi,j,t+β3CONTROLSi,j,t+Industry+Year+εi,t

    ARL为因变量,代表审计投入。从理论和实务上,衡量审计资源配置或审计投入的最直观、最直接指标是审计时长(Audit Hour),即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客户时花费的总工时。但以下两个局限限制了该指标的广泛应用:其一,该数据是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数据,只报送给监管部门,不对外公开;其二,该数据在不同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统计范围、标准、口径均存在差异性。因此,审计时滞(Audit LagDelay,即资产负债表日与审计报告日的间隔天数)被国内外审计研究文献广泛用于衡量审计投入。KnechelPayne利用调研获取的审计时长,实证发现实际的审计时长与审计时滞显著正相关,审计时滞往往会因审计工作内容增多、有争议的税务问题而增加,并因使用更有经验的审计人员而减少,因而论证了审计时滞是一个对审计时长有效的替代指标。因此,本文以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日的间隔天数加1取自然对数衡量。在稳健性检验中,其一采用考虑客户公司审计风险下计算出的会计师事务所超额审计投入,其二采用客户公司实际财务报告披露日减去客户公司财务报告预披露日的间隔天数。

    HighLow分别代表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组合中的大客户和小客户。参考现有研究设计:首先,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当年所有的上市公司客户视为一个客户组合;然后,在该客户组合中将所有客户按股权市值进行排序,当某个客户的市值在该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组合中市值排名前25%时划分至High组,当某个客户公司的市值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客户组合中的市值排名后25%时则划分至Low组。

    与现有研究一致,模型中控制了偿债能力(Quick)、应收账款和存货占比(ARINV)、流动资产占比(Current)、销售收入(Turnover)、财务杠杆(Leverage)、利润水平(ROA)、亏损情况(Loss)、企业规模(LnTAST)、上市年限(LnAge)、事务所规模(Big4)、审计意见(AO)、现金流动性(OCF)、经营性现金情况(NOCF)、盈利能力(Margin)等因素的影响(各变量的定义表见表1)。此外,模型中还控制了行业和年度固定效应。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2为描述性统计结果。ARL的统计结果表明,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从资产负债表日到审计报告实际出具日间隔天数的均值为95天(对数值为4.552),中位数为102天(对数值为4.625),与蔡春等的统计结果相近。样本中,大客户(High)的均值为0.262,小客户(Low)的均值为0.243。其他控制变量的大小在不同企业年度间也存在明显差异。

    (二)基准回归

    3报告了模型(1)的检验结果:第(1)列控制了行业和年度固定效应,ARLHigh显著负相关、与Low 显著正相关;第(2)列进一步控制公司的固定效应,ARLHigh依然显著负相关,且系数和显著程度均相较第(1)列有所增大,ARLLow依然显著正相关;同时,在第(1)列和第(2)列中HighLow的系数差异均在1%以内的置信水平内显著。该结果表明,会计师事务所会根据客户在其客户组合中的相对规模决定审计投入——对大客户的审计投入更少、对小客户的审计投入更多。综上,假说1得到经验验证。

    (三)异质性检验

    1.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的异质性影响

    4报告了针对假说2的检验结果。“四大”会计事务所在面对大客户(High)与小客户(Low)时,审计时滞(ARL)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面对大客户(High)时审计时滞显著负相关,面对小客户(Low)时审计时滞显著正相关,且HighLow的系数大小差异显著(p值小于0.01)。假说2得到经验证据支持。

    2.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组合大小的异质性影响

    为了检验假说3,表5按照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客户数量将全样本分为三个子样本:将客户数量排名前20%的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划为多客户组,将客户数量排名后20%的会计师事务所—年度划少客户组,其余的样本则划分至中间客户组。结果显示:在少客户组,仅High的系数显著;在中间客户组,仅Low的系数显著;在多客户组,High的系数显著为负、Low的系数显著为正,且二者的系数大小差异显著。这与主检验结果一致,支持了假说3

    3.客户产权性质的异质性影响

    为了检验假说4,表6将全样本分为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两组。结果显示:在国有企业中,HighLow的系数均不显著,且二者的系数差异大小不显著;在非国有企业,HighLow的系数均显著,且二者的系数差异大小显著。该结果表明主检验(针对假说1)的发现仅存在于非国有企业客户中,假说4被证实。

    4.客户公司治理水平的异质性影响

    为了检验假说5,表7以董事长与CEO是否“两职合一”衡量客户公司的治理水平并将全样本分为两个分样本。结果显示:在“两职合一”组,HighLow的系数均不显著,且二者的系数大小差异也不存在统计上显著性;在“非两职合一”组,HighLow的系数均显著,且二者的系数大小差异在统计上显著。这与主检验一致,支持了假说5

    (四)稳健性检验

    为增强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本文还进行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

    1.替代性因变量和核心自变量

    第一,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审计资源配置时,客户的风险是重要的评判标准。本文参考以往文献,构建模型计算出超额审计时滞,再代入原模型进行回归检验。表8第(1)列报告了检验结果,与主检验一致。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会计师事务所对于客户组合内大、小客户的审计资源差异性配置是基于风险管理考量的理性决策结果。

    第二,表8第(2)列以经审计财务报表的实际披露日减去客户公司最后一次预披露日期的间隔天数加1后取自然对数(Audeffort)衡量审计投入。结果与主检验一致。

    第三,表8第(3)列分别将大客户(High)重新定义为在会计师所当年的客户组合中市值排名前33%的客户公司、将小客户(Low)重新定义为在会计师所当年的客户组合中市值排名后33%的客户公司。主检验结论依然成立。

    2.替代性样本

    首先,为了排除202031日施行的新《证券法》的可能干扰,表9第(1)列将样本期间调整为20012019年。得到的检验结果仍然与主检验保持一致。其次,表9第(2)—(4)列分别删除客户数量小于203040的会计师事务所年度所涉及的观测值,检验结果仍保持稳健。

    结论

    在知识密集型组织中,脑力型投入的难以直接观测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术界打开这类组织内部治理与经营黑箱的探索。为此,本文以会计事务所为切入点,以200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投入视角实证检验会计师事务所在配置审计资源过程中是否存在区别对待其客户组合中相对较大客户与相对较小客户的情形。研究发现: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投入与会计师事务所客户组合中的大客户显著负相关、与小客户显著正相关,说明会计师事务所会根据客户在其组合内的相对重要性配置审计资源。会计师事务所的异质性检验发现,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越不会对客户区别对待,客户组合规模越大的会计师事务所越有可能对客户区别对待;客户公司的异质性检验发现,当客户公司是国有企业时会计师事务所并不会对客户区别对待,当客户公司的公司治理水平较弱时会计师事务所也不会对客户区别对待。该研究发现从审计资源配置行为的识别出发,有助于揭开会计师事务所内部治理与经营的黑箱,并为会计师事务所(或审计师)繁忙程度是否影响审计质量这一学界热议话题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


    原文刊发于《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3期第129140页。因篇幅问题,注释删略。


    (来源: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